傍晚的温度低起来着实令人胆寒,我穿着冲锋衣和羽绒服都被冻的瑟瑟发抖。云层不知不觉的占领了天空,浓密得如战士的盾牌,拍摄南迦巴瓦峰星空的计划也不得不落空。没想到这里的天气是如此的变化莫测,回想一整天的晴空万里,真是有点不可思议。
吃过晚饭,楠姐还想试试糌粑,洛桑爸爸完全没把我们当作外人,当即就用自己的藏木碗亲手捏了一块给大家品尝。看楠姐不够尽兴,洛桑妈妈煮好酥油茶,把青稞粉分给大家,让我们每个人都试着自己制作糌粑!
我们捏的不亦乐乎,小飞掌握不好稀稠密度,捏的像屎一样,连自己都不忍下口,最后全都扔给猫吃。而阿斌却捏的最好,但也还是不如洛桑爸爸的那么像样…
玩完糌粑,大家围坐在炉子边,烤着牛粪,洛桑妈妈准备了瓜子小吃,让我们边聊边吃,洛桑爸爸只会很少量的汉语,却还是给我们分享了有趣的藏族事迹,特别有趣,搞的大家都没人想去睡觉…
林芝环线的旅程已经进行了一半,接下来将是回程,回程路线我们选择经过山南地区,可以路过三个重要景点。一是拉姆拉措,传说从湖水的倒影中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。二是雍布拉康,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。三是桑耶寺,西藏的第一座具有完整佛法的寺庙,是藏传佛教的起源之地。
离开林芝,周围环境似乎开始变得恶化,山南地区和林芝地区的环境气候天差地别,一个水润清凉,一个干旱燥热。山南地区山多树少,风沙肆虐,我们在朗县吃午饭时只步行了一小段路,竟然就被大风刮来的沙子打得怀疑人生。
到达加查县驻留时,得到消息说冬季大雪封山,我们无法进入曲科杰丛山之中,结果只能遗憾的放弃拉姆拉措。望着眼前被大雪覆盖的山丛,我心中满是遗憾。原本怀着的期待与憧憬,渴望亲眼目睹拉姆拉措那神秘而美丽的景色,却被这无情的大雪挡住了去路。
晚上,我们找了家四川火锅狠狠的大吃了一顿,想以饱腹感填充内心失落的空虚。
下一个目的地是桑耶寺,全名是“贝扎玛桑耶敏久伦吉白祖拉康”,藏文含义为“吉祥红岩思量无际不变顿成神殿”,它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,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观的寺庙。
8世纪末,吐蕃达到了其全盛时期。时任赞普的赤松德赞笃信佛教,他将印度的两位佛教大师寂护和莲花生迎请至西藏弘扬佛法,并决定为他们修建一座寺院。经过莲花生等人的实地勘测,最终选址在靠近吐蕃冬宫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兴建,并由寂护设计出了建设方案。据《桑耶寺志》记载,762年,赤松德赞亲自为寺院举行奠基,此后在莲花生的主持下,经过长达十二年时间的建造,到775年终告落成。由于有传说在初建时,赤松德赞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景象,于是莲花生就从掌中变出了寺院的幻象,赤松德赞看后不禁惊呼“桑耶”(意为“出乎意料”、“不可想象”),后来就把这一声惊语作为了寺名。
桑耶寺落成后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。赤松德赞又从唐朝、印度和于阗等地邀请来僧人住寺传经译经,并宣布吐蕃上下一律遵奉佛教。此外,他还亲自挑选了七名贵族子弟剃度为僧,成为桑耶寺的第一代喇嘛,也是西藏的第一批出家僧人,史称“预试七人”。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备佛、法、僧三宝的正规寺院,在藏传佛教界拥有崇高的地位。
9世纪中叶,吐蕃禁止佛教传播,桑耶寺也遭到封禁。10世纪后期重新开放后,这里遂成为宁玛派(红教)的中心寺院。萨迦派统治时期,对该寺进行过修葺,并派遣僧人住寺,此后就形成了宁玛、萨迦两派共处一寺的局面。
寺中最高大壮观的建筑是乌策大殿(乌孜仁松拉康),又称多吉德殿,大殿坐西朝东,外观似有五层,内部实际只有三层,每层的高度在5.5米到6米之间。殿堂的底层为藏式建筑,中层为汉式建筑,上层为印度风格,分别由三地的工匠设计施工,因此也有人把寺院称作“三样寺”。
大殿之外有一周回廊,开东、南、北三座大门。东面门楼顶上饰有经幢,檐下悬挂巨幅“鲜布”。门左右的墙上饰有象征吉祥富贵的浮雕名叫“扎西塔结”。门楼与左右回廊相接,廊下有双排柱,廊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。
大殿底层分成两部分,前为经堂,后为佛殿。经堂面阔七间,进深四间,两侧分立着藏传佛教的先驱“预世七人”像。佛殿四周为千佛壁画,殿中供奉一尊用整块巨石雕出的释迦牟尼像,高3.9米,据说在建庙伊始便已存在。在佛像两侧各有5尊菩萨像和1尊护法神像,是近年来新建造的。
中层有佛殿和达赖喇嘛寝宫,是汉族的经堂式建筑。其廊道上有著名的“西藏史”壁画,记述了从远古传说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开始,一直到九世达赖统治时期的历史。殿堂内现供奉莲花生大师像和释迦牟尼、无量光佛的铜像。
上层殿中有双排的回字形立柱,中央供大日如来佛,两旁有八大菩萨及许多欢喜佛的佛像,均依印度人的外形塑造。殿顶为金刚宝座式顶,中间三檐攒尖顶,四角均为单檐攒尖顶,也是印度风格。
另外,在乌策大殿的东门前还有一幢九层的展佛殿,每逢藏历晒佛节,都会将巨幅释迦牟尼绣像挂在高墙上。但文化大革命期间,该殿的上面六层被拆毁,故现只存三层。
在东门的南侧有立于赤松德赞时期的方柱形石碑,风格古朴,没有花纹等装饰。这就是著名的《桑耶兴佛证监碑》,碑文均为古代藏文,内容是公元779年赤松德赞为供养桑耶寺作出的盟誓。在大殿的门廊内还有赤松德赞王妃与王子赤德松赞所铸的大钟,是西藏地区铸造的第一口铜钟。钟体镌刻藏文铭文,记颂了赤松德赞弘扬佛法的事迹。
乌策大殿外有象征四大部洲的神殿。正东为江白林,供奉文殊菩萨像。正西为强巴林,供奉弥勒佛像。正南为阿雅八津林,供奉无量光佛像。正北为桑结林,原供奉释迦牟尼铜像,现奉千佛像,其壁画以佛母讲经图为主。
乌策大殿的四角有红绿黑白四塔,象征四大天王。黑塔为条砖砌成,塔身如三叠覆锅。绿塔以绿色琉璃砖砌筑,共有三层,下两层四面各开龛室,顶层为覆钵式塔身。白塔塔身方形,腰部以上逐层收缩为阶梯状,塔基四周的方形围墙上有108座小塔。红塔周身土红色并泛有光泽,形状似方而实圆,状若覆钟。
桑耶寺的围墙长1008米,高4米,墙上每隔1米就有一座红陶塔,共1008座佛塔。墙四面各开一座大门,东门为正门。寺内还有赤松德赞妃子的行宫曲姆林松(三妃宫)以及经房、译经场、库房、僧舍等建筑。在离围墙不远处,有一圈麻呢廊洛墙,两墙之间有转经道等。
桑耶寺内珍藏有大量泥塑、石雕、壁画等艺术品。在各殿堂、回廊和甬道的墙壁上,随处都有壁画和唐卡(佛教卷轴画),题材主要有佛像、菩萨像、佛教故事和桑耶寺全景图等。此外还有不少西藏史记、莲花生传记和反映当地风土人情、僧众生活的画作,为其他寺院所罕见。
站在乌策大殿的环廊,我们惊讶的目睹到一次大自然创造的巨大沙尘暴!远处天地相接的地方,忽然出现一张淡黄色的纱幕朝着我们缓缓袭来,天地间的一切尽数被其包裹,不一会儿,我们也被吞噬在漫天风沙之中…
沙子无情地拍打我的脸,我已无心参观,只想赶快回到车上。关起车门,沙子噼里啪啦的捶打着玻璃窗,天地昏黄,完全是一片末日景象。此刻的我也想大呼一声“桑耶!”,来表达我对神奇事物的惊叹。
公路两旁的沙子被风吹得到处流动,堆积在路边的沙子看起来都有十公分厚。长年在西藏开车的司机师傅也开始惊叹起来,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沙暴,竟然被我们硬生生撞上!
车窗外的能见度不足五米,我们放慢速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出沙暴区,这一路上的沙尘暴夺走了我们所有的精神注意力,以至于我们抵达拉萨后,才蓦然想起雍布拉康。
这无疑又是一次错过!遗憾的情愫再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,如此繁多的错过让整个回程充斥着枯燥无味,在林芝游玩的美好回忆转瞬之间便被消减得荡然无存,心中只剩那干燥的山谷和无尽的荒芜…